我国小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已达到 60%,部分地区接近 90%, 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小水电如何参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小水电在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用电难题,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小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已达到 60%,部分地区接近 90%,小水电发展重点已经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挖掘与管理。近日,记者专访了水利部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委会主任徐锦才博士,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小水电如何参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支撑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
中国能源报:小水电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什么作用? 徐锦才:去年底,已有 136 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 88%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 GDP 和 85%的人口,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阻挡。中国也提出将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 碳中和。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70%以上与能源相关,气候危机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约占世界的 1/5 和 1/4。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 70%和 40%。不过,这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已突破 12 亿千瓦,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约 33 亿千瓦,可以说 1/3 以上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来自中国。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光伏、风电关键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 70%。
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必然对调节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水电的调节优势也将更加凸显。水电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在全球碳中和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美国政府计划投资 6.3 亿美元开展全国水电机组现代化升级改造,主要内容是水电维护升级和水电效能提升。
尽管小水电在我国水电行业占比较少,但依然很重要。我国现有 1 万余座库容 10 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小水电,这些都是独特的分布式储能调节资源,可支撑区域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
小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中国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 徐锦才: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小水电的发展方向已转变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实现小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加快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作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中国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开展了大量实践。一是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十二五”中央财政投入 85 亿元,完成 4300座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十三五”中央财政累计投入 46 亿元,22 个省份 2100 多座小水电站完成增效扩容改造,1300 多条河流完成生态改造和修复。2017 年,国际小水电中心组织实施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增值项目,目前已完成 8 省 19 个项目的试点工作,正在总结经验,进行国际分享。
二是水利部开展的恢复河道连通性、减脱水河段修复等内容的小水电清理整改。2018 年至 2020 年,长江经济带清理整改了2.5 万余座小水电站,2.1 万余座电站按规定落实了生态流量,并已接入各级监管平台。目前,黄河流域 2800 多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正在进行中。
三是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自 2017 年开始创建绿色小水电以来,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创建 900 多个绿色小水电站。如今, 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各省市不少小水电站对标绿色小水电标准整改,完善生态流量泄放和监测设施,实施河流生态修复等,通过打造一批绿色小水电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流域或区域乃至小水电行业加快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四是进行小水电站现代化提升。目前,不少小水电站已改变单站独立分散运行的常规模式,正在以区域或流域为单位建立电站集群统一运行模式。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能源报:未来我国小水电绿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
徐锦才:总体来看,过去建设小水电,目的是提供电力供应, 实现农村电气化。现在改造小水电,是为了提高电站效率、安全和生态效应,实现高质量绿色转型。未来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将发挥独特的储能调节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放眼未来,可将已建的小水电梯级电站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促进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实现小水电绿色转型。例如,去年 5 月,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春厂坝抽蓄电站改造后,形成水电+光伏+抽水蓄能一体化。
此外,水电与新能源有很强的互补性,小水电站点多面广量大,很大部分没有发挥好调节电源作用。小水电站可通过参与虚拟电厂,进行协同优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机遇是,水电结合绿证、绿电及碳交易, 将会发挥新的价值。以国际绿证为例,2022 年,我们启动小水电国际绿证开发工作,选取国际小水电中心绿色水电丽水示范区 19座电站作为示范进行国际绿证开发,完成首批 6 座电站 14 万张国际绿证的注册、签发和交易。目前,在风电、光伏、水电等所有国际绿证中,水电是签发量最多的项目,其中,小水电占比约 23%。绿证、绿电和碳交易,体现了新能源项目的环境价值,有助于形成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
最后,想强调的是,我国小水电绿色发展还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我国正在实施风电“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光伏“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促进农村用能清洁化,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小水电是具有独特储能和调节功能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山区比较容易实现价值转化的生态产品,可以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共同富裕。